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师队伍 | 本科教育 | 科学研究 | 招生就业 | 学院工会 | 学院动态 | 学团园地 | 专业介绍 | 校友之家
· 副校长史保东到轻型产业学院调研三年行动及本科... 11-05
· 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 09-19
· 轻型产业学院优秀校友李旭辉回访母校,共话锂电... 09-08
· 轻型产业学院关于举办优秀校友交流会的通知 09-06
· 轻型产业学院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8-26

  招生就业

 
 
材料工程(085601)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2025-09-04 16:00  

(一)学院整体情况

轻型产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历经转型、稳定与发展的蜕变,已从高职学院成长为特色鲜明的新型工科学院。学院现拥有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点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人,沈阳市领军人才1人;教授及副教授25人,讲师19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80%(36人)。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建有26个本科教学实验室、6个教师专用研究室、1个金工实训中心,并拥有2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及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仪器设备先进。建院以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3项、省级课题52项、市级课题16项、横向合作课题29项。

生源质量在理工科院系中持续领先,现有在校本科生891人。学院已培养13届本科生2598人、6届研究生101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保研率稳定在12%,整体升学率达35%;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均接近100%,‌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效。

(二)专业与研究方向

     材料工程专业主要是在材料与化工(一级硕士专业学位点,2010获得授权)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招生)基础上建立,利用材料与化学两个专业的交叉融合进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材料工程专业实验中心占地约1600余平方米,配备有金工实训中心、材料工艺实验室,材料研究实验室,材料分析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创新研讨室,新能源器件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另外还有中心仪器室、实验准备室等若干个配套的功能室。

 材料与工程专业与省内外多家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专业教师的科技成果也在多家企业转化。目前已与辽河特种玻璃厂、江苏立晟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沈阳昌昊玻璃实训基地、沈阳大唐陶瓷实训基地、辽宁省法库陶瓷工程技术中心实习基地、沈阳兄弟新材料实训基地、沈阳中科超硬磨具磨削研究所实训基地、辽宁省轻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研究方向聚焦三大前沿领域:

1. 先进无机材料:聚焦高性能无机复合材料、半导体及低维无机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性能表征与器件集成,推动其在电子信息、新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学生提供前沿研究方向与产业化实践机会。

2. 高性能金属材料:专注于高强轻质合金、耐极端环境金属材料及智能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分设计、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突破其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应用瓶颈。

3. 新型电化学材料:重点研究高效电极材料、电解质体系设计及其在能源存储与转换(如锂/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中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工程技术,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

‌(三)导师团队与科研成果

专业汇聚了三支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

1.先进无机材料(带头人:李超 教授)

带头人简介:‌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Drexel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任轻型产业学院副院长。沈阳市高层次人才,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高温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硅酸盐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议专家;从事先进无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SCI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国际专利1项,授权国内专利7项,主编或参编专著4部。

成员:‌ 王诗铭蒋成勇杨东辉王淑敏肖琳吴玲

2.高性能金属材料(带头人:王强 教授)‌

带头人简介:‌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使役行为及关键技术研究,服务于航空、高铁、电网、石油等领域。开发高导铝线、高强高导铝合金线制备技术,满足电网需求;研发金属表面旋压强化技术,提升装备构件疲劳寿命;提出车轮钢接触疲劳新判据,解决铁路机车难题。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成员:‌ 武英杰支歆林俊良王川。

3.新型电化学材料(带头人:杜克勤 教授)

带头人简介: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注电化学技术研发,提出"电极分形阻抗频谱响应"等理论,应用于等离子体电极增强氧化、电解制氢等领域。开发超微弧表面强化等技术,用于航空发动机、航天生保系统及半导体装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3项课题,科研经费1500万元,发表论文46篇,获专利30项。以第二完成人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成员:‌ 李享容邱浩张明玥马春蕾。

 各团队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科研成果丰硕且应用性强。‌ 导师团队总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SCI收录百余篇),‌为学生提供了顶尖的科研指导与实践平台。

(四)培养目标

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面向材料工程领域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培养具有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擅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国际视野、敏锐的行业发展判断能力,胜任材料工程领域相关技术升级、原始创新、自主创业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材料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和应用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就业情况与发展前景

1. 新型电化学材料方向

就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电池、储能系统、电子器件等领域,涉及电极材料、电解质和电化学器件的研发与生产。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该方向在锂/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存储、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中具有持续增长的人才需求。未来,新型电化学材料将在高能量密度电池、柔性电子器件等前沿领域迎来重要突破。

2. 高性能金属材料方向

就业领域涵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业,主要从事先进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的研发与应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该方向在轻量化材料、耐极端环境材料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金属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为从业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先进无机材料方向

就业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疗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功能陶瓷、半导体材料、低维材料等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该方向在5G通信、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无机材料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关闭窗口
 
 

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电话:024-62202139  邮编:110036